油廠裡的花生呢?來找農夫吧!

文│靜宜尋根樹 大大


記得去年參訪位於沙鹿的明昌油行,雖未體驗榨油的滋味,但對於沙鹿榨油業的歷史卻有著莫大的好奇呢?

也許可以從這裡說起

沙鹿位於海線往市區之中間站,交通便利,又臨近大肚山、彰化、雲林等產地。故發展榨油傳統產業,有其優勢。目前沙鹿還有4間傳統油廠,明昌油廠為其中之一
清初台灣食用油是以芝麻油為主,花生油為台灣輸往中國的經濟作物,作為照明的燈油。直到清末,售價便宜的煤油取代了花生油,台灣花生油製造業失去重要的消費市場,成為下層階級的主要食用油脂。但清領時期沙鹿無相關花生的文獻記載,無法得知沙鹿花生油於此時期的運用情形。直至日治時期才有相關記載。




從文獻資料來看,1934沙鹿種植花生面積約有118公頃,其栽種面積約佔全鎮旱田面積的6.5﹪,到1975年種植面積更高達674公頃,到1991年耕種面積約100公頃左右,從上述來看,60年代花生種植面積已達顛峰。對比目前大肚山頂周圍有種植花生的區域,如附圖,明顯至1991年後,花生種植面積亦持續下降。

為什麼花生種植面積減少那麼多?

農作物種植面積明顯消長,可見有很多因素,還來不及概括原因為何?但在訪談陳東碧農人時,有一個蠻有趣的數據可以參考:「曾經,大肚山一大片都是種植花生,但隨著人口外移,人力不夠,除非有大面積的田地可以用機器耕作,要不然還是需要人力;其二,100台斤的土豆榨成油,約剩下20台斤的花生油,賣得的價金5000元,扣掉成本,幾乎沒有利潤。」大肚山東邊土地較陡,造就土地狹小有著先天的缺點,再者,人力、種植成本越來越高,利潤被稀釋掉,不如改種其它經濟價值高的農作物,亦或賣土地等獲取較高的報酬。


花生回憶

現在雖然一些農人不在種植花生,但有時會特定去中南部載花生回到沙鹿油廠去榨油,農人回憶到:「以前78月天氣最為炎熱,偏偏是花生的採收季節,一群人在烈日下拔花生欉,摘花生莢果,貨車一車一車載到自家的門前空地去曬花生,等花生曬乾了,再分次開車到市區油廠去榨油,因為榨油的時間不超過一天,通常就直接待在附近,等待著花生油。另外工本費,通常給油廠榨完油的豆粕抵過就行了。」
畢竟,回憶總是令人懷念,原汁呈現的花生油滋味就是特別香醇,令人想念;又近幾年台灣食安問題的影響下,比起一顆花生成份都沒有的花生油,傳統的花生油更是大家傾向的選擇。

一起相約吧!

現在,仍有幾家油廠駐立在沙鹿區上,見證著大肚山花生的歷史變遷;而農人也是認識大肚山農作物最重要的人物,有空上去大肚山找農民聊天,獲得到對農作物的認識,也可以在談話中了解到農人與土地是如何互動的,每次都有不一樣的內容和收穫。如果有空相約一些朋友,於下午45點農人工作尾聲時,一起到花生產地看看花生,與農民聊聊種花生的經驗與農人跟花生的互動,或許是認識大肚山、沙鹿的一個開始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靜宜二二八紀念公園與二二八和平紀念碑

【黑色聖誕節系列】言論自由短講-王迺宇老師 文字稿